Rigetti Computing(RGTI.US)于周二股市盘后公布了其 2025 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在截至 6 月 30 日的季度里,该公司公布的调整后每股亏损为 0.13 美元,而市场预期的每股亏损为 0.04 美元。总收入为 180 万美元,同比下降41.9%,这低于预期的 187 万美元。
公司报告本季度净亏损3970万美元,其中包括与权证衍生品和赚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2280万美元非现金损失。运营支出为2040万美元,导致运营亏损1990万美元。
Rigetti在本季度显著加强了其财务状况,通过场内发行计划完成了3.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约5.716亿美元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可供出售投资,且无债务。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Subodh Kulkarni表示:“我们正持续朝着宏伟的路线图目标迈进,最近我们展示了业内规模最大的多芯片量子计算机,并且其性能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采用的行业领先的片上组件技术以及强大的财务状况使我们有信心达成本年度的技术目标。”
Rigetti Computing还宣布,其多芯片量子计算机“Cepheus-1-36Q”已可在Rigetti量子云服务平台上实现全面开放使用。该产品不久将在微软 Azure 平台上推出。
该公司称Cepheus-1-36Q为"业界最大的多芯片量子计算机"。该系统配备四个小芯片,实现了99.5%的中值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与之前的Ankaa-3系统相比,错误率降低了2倍。
该公司还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推出基于小芯片的100+量子比特系统,中值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达99.5%。
Kulkarni表示:“在我们凭借Ankaa-3取得创纪录的出色表现仅仅六个月之后,我们再次通过Cepheus-1-36Q 实现了错误率的一半降低。我们坚信,将芯片单元数量增加四倍并大幅降低错误率,是迈向量子优势和容错能力的明确途径。我们计划在年底推出100个以上量子比特的系统,以此延续这一发展势头。”
量子计算系统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比如量子叠加与量子纠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理论上能够在某些特定领域极大程度超越传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根据谷歌当地时间去年12月9日的一份声明,Willow量子芯片在基准测试中展示了惊人的性能,能够在不到5分钟内完成一个“标准的基准计算”,而传统超级计算机完成同样的任务需要10^25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包括谷歌在内,目前还没有任何公司实现任何意义上可精准控制量子态且能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实际用途级别“量子计算”,并且距离这一量子力学加速模式的“最终形态”的差距非常远。
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量子计算正在接近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拐点,未来几年将强大到足以"解决一些有趣的全球性问题"。不过,目前人类技术无法以通用的计算体系实现对于量子态的精准与稳定控制,尤其是在实现精准且可控的“量子纠缠”方面存在很大的技术瓶颈。
但是近年来离子阱技术(比如IonQ、霍尼韦尔的量子解决方案)、D-Wave量子退火计算机等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式进展,IBM力争融合量子比特与二进制算力硬件基础设施,再到2024年12月,谷歌 Willow震撼发布,以及名为“Majorana 1”的微软量子芯片以及思科量子互联芯片在今年上半年重磅问世,量子计算领域似乎出现类似的“范式转变”重要基础,使得量子计算有望从物理书上的纯理论逐渐走向“可控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实用量子计算应用系统”。
随着英伟达与微软这两大科技巨无霸,以及此前公布量子蓝图的亚马逊官宣入局,再加上谷歌与IBM多年以来深耕于量子计算底层理论与量子硬件体系,以它们的人才储备以及庞大资金体量,再加上各国政府近年来的强力支持,或将推动基于量子计算的全球大规模商业化的轨迹步入加速曲线。
在量子技术投资热潮推动下,该公司股价过去一年已暴涨超1700%。业绩公布后,截至发稿,该公司盘后下跌3.5%。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
配资炒股理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